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城商行群体机构多、差异大,不同银行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城商行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打造自身的特色业务,主要有如下几种特色经营领域。第一,发展旅游金融,发挥资源优势。例如,2017年以来,焦作中旅银行提出2017年旅游特色业务要初见规模和成效,业务占比要超过20%。截至2017年10月,旅游特色业务余额达104.73亿元,其中贷款余额52.79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19.14%;通道投放51.94亿元,占全行通道业务的27.44%。2017年旅游类贷款投放23.47亿元,占全行新增贷款的20.96%,累计签约合作景区50家。第二,发展文化金融,助力文创事业。例如,南京银行坚持“四专四单独”创新服务模式,专注辖内科技文化金融业务,打响了“鑫智力”“鑫动文化”品牌。该行科技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南京地区积极开展科技文化金融政策宣讲,出台科技文化金融营销指导,直接参与南京市委宣传部推动的“文化金融服务券”“文化金融资产项目包”等创新项目方案的设计起草。第三,发展物流金融,协同物流服务。如齐鲁银行为满足当地中小型物流企业融资需求,在当地银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首家物流专业支行,依托物流公司平台,创新推出“物流贷”,推动了当地物流产业发展。
零售银行转型突破 零售银行的业务重心逐步聚焦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及小微金融等核心领域,并成为银行优质资产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持续下行、企业信用风险不断暴露,以及互联网金融和居民消费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零售金融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城商行也进一步加快零售业务的转型发展步伐。 2017年,城商行零售银行业务持续转型升级。例如,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北京银行零售客户超过1800万户,零售贷款余额达2994亿元,较年初增加467亿元,增幅为18.5%;储蓄存款余额达2483亿元,较年初增加195亿元,增幅为8.5%。北京银行与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合作推出“微粒贷”产品,实现全天候线上放款、还款,在金融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重庆银行零售贷款增速高达49%,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零售贷款也增长迅猛,增速都在34%以上。杭州银行和贵州银行零售贷款增速在14%左右,上海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增速较低。 城商行零售业务虽然有所增长,但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基本在10%以下,明显低于国有制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从具体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城商行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北京银行,其个贷资产占比较高,为12%,主要为房贷和经营性贷款;第二类为宁波银行,其个贷资产绝大多数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其余银行在房贷、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上分布平均。由于经营性贷款占比较高,因此城商行的个贷收益率平均而言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 普惠金融积极跟进。银监会2017年5月26日发布《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要求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截至2017年6月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具体方案已全部出台,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均已正式挂牌。与此同时,城商行也积极响应银监会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工作要求,有部分城商行已经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体系。其中,上海银行于2017年正式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成为继国有五大银行后,在城商行中较早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大连银行也于2017年12月底建成普惠金融事业部,为大连银行在更广范围内与各类市场主体、金融机构、新型机构的合作,打造开放、共享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消费金融迅速布局。为适应消费升级,城商行创新运作模式,将消费金融作为拓展重点。第一,优化手机银行渠道功能,推出自助消费贷等线上产品。第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与外部机构对接系统,构建交通体系、医疗体系、园区支付体系等接口平台,推进线上批量服务。第三,积极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城商行已合作建立16家消费金融公司,用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旅游、教育、婚庆等小额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